AI賦能,算法“導航”丨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有限公司讓非現場監管有了“火眼金睛”
發布日期:2025-11-06 19:26 來源: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有限公司 字體:[ 大 中 小 ]在國家加快構建“天空地海”一體化智慧監測網絡的背景下,生態環境監管正從“人海戰術”全面轉向“數智監管”。省環保集團所屬省生態環境監測監控有限公司緊抓數智化轉型機遇,錨定“精準、高效、智能”核心目標,打造貫穿“技術筑基、實戰礪劍、預警升級”全鏈條的智慧監管體系,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注入科技動能。

智能筑基,雙輪驅動筑牢監管“技術底盤”
非現場監管的精準高效,離不開扎實的技術與數據支撐。監測監控公司緊扣“智能應用+數據規范”雙輪驅動戰略,構建非現場監管的堅實技術底座。基于Qwen3、QwQ等大語言模型,成功研發兩大智能系統:廢氣排放分析日報系統將報告編制與上傳下載時間從30分鐘壓縮至3分鐘,整體效率提升約10倍;監測數據標記審核助手實現智能核查,大幅提升數據研判精度。兩套系統既優化了日常監管,更成為了實戰的“算力后盾”,保障模型分析精準高效。同時,創新打造電子運維臺賬系統,嚴格對標省級標準,對全省運維單位開展全方位評估,推動運維工作標準化,為精準監管筑牢數據根基。
實戰礪劍,模型驅動執法效能“10倍躍升”
依托前期堅實的技術底座,監測監控公司以技術核心單位全程參與2025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線索研判核查實戰比武,發揮“技術引擎”作用。
聚焦“數據異常陡降、人為篡改替換”等11類隱蔽違法情形,監測監控公司快速組建專業團隊,構建24個高價值線索研判模型。依托省級智慧平臺數據底座與AI能力,對超2億條監測數據進行深度剖析,研判生成195條有效問題線索,實現違法行為發現率79%、效率提升10倍以上的重大突破,完成從“大海撈針”到“精準定位”的跨越。為推動監管能力下沉,監測監控公司將驗證有效的模型規則全面納入省級規則庫,達成“一次建設、全域共享”;同步通過技術駐場與線上線下閉環,累計精準排查154家企業、298個違法行為,讓智慧監管威懾力切實落地。
預警升級,從“實戰驗證”到“主動防控”
技術筑基與實戰檢驗雙輪加持,監測監控公司持續深化非現場監管深度,推動監管模式從“事后處置”向“事前預警”戰略轉型,實現生態治理效能質的飛躍。
聚焦生態監管關鍵領域與敏感環節,技術團隊憑前期沉淀的模型經驗與數據處理能力,開展多維度深度分析。精準拆解燃煤機組不同工況排放特征,清晰預判重點污染源環境影響,穿透式追蹤違法企業數據軌跡及證據鏈,產出的多份專題報告,徹底實現監管從“跟著問題走”到“迎著風險上”的轉變。
從搭建智能技術底座到實戰驗證成果,再到推動主動預警升級,監測監控公司以科技創新勾勒出生態監管現代化的清晰路徑。未來,監測監控公司將持續深化數智技術在生態環境監管全鏈條的應用,讓智慧算法成為守護綠水青山的“電子哨兵”,讓非現場監管網絡織密生態安全的“防護屏障”,為“強富美高”新江蘇的生態畫卷添上一筆筆靈動鮮活的“智慧色彩”,讓綠色成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最鮮明、最動人的底色。

